• <abbr id="4uysa"></abbr>
    
    
    <rt id="4uysa"></rt>
  • <abbr id="4uysa"></abbr>
    <rt id="4uysa"></rt>
    <rt id="4uysa"><delect id="4uysa"></delect></rt>
  • <abbr id="4uysa"></abbr>
    當前位置: 首頁 > 奮斗生活 > 正文
    不愁銷路的“超級蔬菜大棚”
    來源:河北新聞網| 發布:2022-01-10 11:52 奮斗生活

    來源:河北新聞網


    在秦皇島市撫寧區下莊管區劉莊村邊上,4個“超級蔬菜大棚”格外醒目。每個大棚約3層樓高、10余米寬,延伸近200米。大棚里面,智能灌溉和溫控系統全面覆蓋,新栽植的1萬多株黃瓜幼苗成行連片,一眼望不到邊。

    這些大規模、高標準的蔬菜種植大棚的主人是秦皇島食正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洪軍。他在不斷摸索中專心念活自己的“種菜經”,隨著市場銷售模式的轉變和消費轉型升級,不斷調整發展方向,走中高端蔬菜種植路線,以現代園區建設引領當地農業高質量發展。

     

    讓農產品也能走中高端路線

    從蔬菜種植到產出的每個環節,他都要親力親為。從事農業種植不過6年的時間,他卻對種植技術和管理了如指掌。

    張洪軍原本做弱電工程,業務曾發展到華北地區的多個城市。2012年,他轉行為北京的一些銷售平臺做農產品采購,開始涉足農業。

    采購連接產與銷兩個環節。在不斷摸清市場需求的同時,張洪軍逐漸對蔬菜種植有了更深入細致的了解,也逐漸萌生參與蔬菜種植的想法。“采購始終是被動的,農產品良莠不齊,找到量大、品質好、穩定的貨源并不容易,只有親自抓生產才能掌控產品品質。”

    2015年,張洪軍成立秦皇島食正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與農戶合作種植。

     

    轉行從事農業,張洪軍邊做邊學,學習植物生理學、肥料學、環境學等,在自學和實踐中摸索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逐漸從外行變成內行。

    2017年以來,生鮮新零售模式興起,各大平臺紛紛加入生鮮市場,張洪軍感覺新的機會來了。他開始承包大棚搞蔬菜種植,提高產品的可控性,與大平臺建立合作關系,發展訂單農業。北京第一家“盒馬鮮生”賣出的第一批西紅柿就是他供應的。

    “平臺競爭靠流量,但‘養’流量就必須靠產品。”在生鮮市場的爭奪戰中,張洪軍看到,市場競爭最大的“痛點”在于缺乏產量大、標準化、高性價比的貨源。

    如何攻破市場的“痛點”?張洪軍想出的“招兒”是:按照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關精神,發展高質高效農業,建設高標準大棚,實施農業現代化標準化生產。

    2020年,撫寧區大力度對外招商引資。在政府支持下,張洪軍流轉土地建起4個“超級蔬菜大棚”,從包棚種植轉向自建園區,朝著產業化發展邁進。

     

    “能吃出小時候味道”的有機蔬菜

    一個大棚,占地10畝,棚內種植面積只有4畝,投資近百萬。在一些菜農看來,大棚建成這樣“不靠譜”,可張洪軍知道,這樣的大棚才是種出優質菜的“金窩窩”。

    走進大棚,一條條線從棚頂垂下,將一棵棵西紅柿秧提起,一串串紅彤彤的西紅柿掛在秧苗上,生機勃勃。

    “來,嘗嘗,咱這西紅柿綠色無污染,甘甜又多汁,能吃出小時候的味道。”張洪軍摘下西紅柿讓筆者品嘗。

    果然,西紅柿酸中帶甜,味道純正。

    在大棚里參觀,頭頂上不時傳來嗡嗡聲。原來,隨著陽光照射,棚內溫度超過設定溫度,棚頂的塑料“外衣”自動卷起通風。與此同時,張洪軍的手機收到棚內最新情況提示。

    “目前,智能化管理覆蓋整個生態園區。自動控溫、智能滴灌等設備一應俱全,通過手機就能控制棚內環境。”張洪軍打開手機,管理軟件上顯示出溫度、濕度等各種參數。

    高標準大棚為高品質、標準化種植提供了優良的環境。“普通大棚種3棵秧苗的空間,我這兒可以種5至6棵,即使在嚴冬大棚也能實現隔天一采摘,比普通大棚采摘時間縮短5至7天,采摘周期可長達1年。此外,利用棚外空間,園區可進行越夏種植,解決夏季棚內溫度過高影響作物生長等問題。”張洪軍說,通過提高種植密度和延長采摘期等科技手段,畝產產量和質量不降反升,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

    為滿足中高端市場的消費需求,張洪軍引進國外優質品種,不斷改良種植技術,充分利用殘果、莖葉等制成酵素肥,與其他有機肥料配比混合,水肥一體輸送給秧苗,做到整個種植系統的生態循環。同時,補充鈣、魚蛋白等營養元素,讓作物“吃”得好、長得壯,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和產能。

    豐產更要豐收,種出好產品還要找到好銷路,而張洪軍只需要專心搞種植,他完全不用為銷路發愁。

    剛種的黃瓜40天左右能上市,客戶已經打來5萬元預付金,每斤售價基本全年穩定在6元錢。張洪軍說,目前,4座大棚的蔬菜全部是訂單種植,今年預計年產量20萬斤,年收入達180萬元,產量和收入將比去年增長一倍。

    張洪軍說,這4個大棚的產品僅能供應部分北京市場。眼下,他正加快園區擴建步伐。“最近正在與兩家公司洽談,預計吸引投資5000萬元,流轉土地500畝,建設50個高標準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