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br id="4uysa"></abbr>
    
    
    <rt id="4uysa"></rt>
  • <abbr id="4uysa"></abbr>
    <rt id="4uysa"></rt>
    <rt id="4uysa"><delect id="4uysa"></delect></rt>
  • <abbr id="4uysa"></abbr>
    當前位置: 首頁 > 鄉土字號 > 正文
    坡富村一片甘蔗林,拓寬致富路
    來源: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發布:2022-01-10 11:52 鄉土字號

    來源: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冬至一過,雖陽光仍好,但清晨也頗有些寒意了。田里的作物大多過了豐收的時節,紛紛藏匿于土間,默默等待來年春天的風雨。只是那甘蔗,似乎從來不懼冬日的冷峻,如今仍青蔥翠綠,成林成片地在田里肆意生長。

    甘蔗林意氣風發的日子,總在年末如期來臨。然后,它們會迎來自己的老朋友——砍收甘蔗的蔗農們,合力演奏起每年甘蔗林里最激情澎湃的豐收之曲。

     

     “砍甘蔗要看準根部,注意發力。下刀準確的話,一刀就能砍斷。”老吳熟練地揮舞著手里的鐮刀,手起手落間,一棵棵甘蔗的生命的意義就完成了轉換。隨后,他用鐮刀把枝葉去掉,再把頭尾稍作修剪,一棵甘蔗就處理干凈了。等到數十根甘蔗捆成一扎,工人們就會把它扛到田邊,等著搬運的車過來裝運。

    一個多月以來,老吳和工友們都在這片甘蔗林里干活。他們砍下的甘蔗,將被運往村里合作社開辦的蔗糖廠,經過加工,最終制成紅糖和姜糖,售往周邊鄉鎮,為村民增收。這片甘蔗林,是電白區沙瑯鎮坡富村新發展的甘蔗種植基地,目前種植面積約300畝,年產量在1200噸左右。未來,村委希望甘蔗種植能發展壯大,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甜蜜產業。

     

    回頭看 滿山野皆種甘蔗林

    坡富村,位于電白區沙瑯鎮西南部,地處浮山嶺和鵝凰嶂山脈下的丘陵地帶,土壤和氣候非常適合種植南藥,廣藿香、金錢草、白花蛇舌草、巴戟等作物生長豐富。而在南藥種植之外,群眾種植甘蔗的歷史同樣悠久。20世紀七八十年代,甘蔗也曾經是坡富村的支柱經濟作物之一。

    “以前坡富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有甘蔗。”坡富村委干部告訴筆者,多年以前,坡富村漫山遍野都種植著甘蔗。這種外表堅硬內里卻甘甜如蜜的作物,曾經“甜蜜”了村民的生活,而多了吃不完的部分,也能用來售賣為家里增收。

     

    “我們基地現在種的是一種青皮的小甘蔗,本地人叫作木蔗,含糖量比較高。這種甘蔗皮很硬纖維又粗,所以較少直接食用,主要用來制糖。市面上常見的那些甘蔗是果蔗,顧名思義就是水果甘蔗,口感比糖蔗好很多,專門用來鮮食的。”坡富種養合作社的工作人員介紹說,以前因為村里甘蔗多,坡富村也誕生了利用糖蔗手工制作“紅糖”的傳統習俗。據說坡富村里曾經有許多聞名遠近的制糖工匠,很多村民家里老小都有一手煮糖的本事。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因農作物分散種植經濟收益差,再加上受集體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許多村民放棄了農事,轉而外出務工。許多田地也由此撂荒,曾經漫山遍野的甘蔗林也隨之消失,定格成了坡富村村民腦海深處的歷史記憶。

    “我爺爺那一輩就在做蔗糖了。”村民石阿姨回憶說,小時候吃的紅糖,都是用家里自種的甘蔗純手工熬制的,入口就能品到甘蔗的清香。稍舔食幾口,滿嘴就都是甜味了。后來村里幾乎沒人種蔗,孩子們饞嘴的糖就很難再吃到了。

     

    再出發 老產業重現舊時光

    “我們希望把‘南藥種植’和‘甘蔗種植’作為村集體產業的雙‘引擎’,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壯大集體經濟收入,以產業發展帶動鄉村全面振興。”坡富村黨支部書記張儒校表示,為盤活土地,使坡富村真正因“坡”而“富”,村委會與駐村干部共同謀劃,下決心重現“甜蜜產業”的往日榮光。

    方向確定后,村里以坡富種養合作社為核心,打造南藥、甘蔗種植基地,大力發展經濟種植產業。為了提升經濟作物的種植成功率,村里還多次組織黨員干部到湛江、雷州等地的種植基地考察學習。

    松土、排水溝、除雜草……牛年的大年初五,“雨水”前的兩天,村委會黨員干部帶領村民,搶抓春耕時節,連續奮戰20天,種下了170多畝甘蔗。此后,在3月的末段,干部和群眾們再次攜手奮戰,在120多畝土地上埋入了甘蔗的種子。這辛苦流轉出來的300畝甘蔗地,為坡富村的產業發展種下新的希望。

    300多天后,甘蔗迎來豐收季,坡富的蔗糖廠也正常運轉起來。“我們出產的紅糖是鮮汁榨取的手工紅糖。”負責蔗糖廠管理工作的村干部林小卓說,制造紅糖主要有取汁、過濾、煮糖、成型四個環節。在手工制糖的流程中,甘蔗汁要經過7個鍋的“磨煉”才能凝結為糖。

     

    走進蔗糖廠,空氣中飄散著蔗糖的香味。筆者看到,新鮮砍收的甘蔗首先被放入壓榨機榨汁,甘蔗汁過濾后經管道進入大鍋熬煮。在煮糖環節,前三個鍋主要用以瀝干水分,后四個鍋則起凝糖起砂的作用。其間,師傅們還需不時使用一個巨大的漏勺打撈出各個鍋中泛起的泡沫雜質。經過長時間的熬煮,甘蔗汁被熬成濃稠的糖稀,然后糖稀被舀進涼鍋里攪拌打砂,最后被倒入模具中,待完全冷卻成型,就會成為甘甜入心的“紅糖”。

    “目前手工蔗糖的市場價是7-7.5元/斤,價格幾乎是普通赤砂糖的兩倍,但還是很受歡迎。冬至前有一天,我們賣出了大約5000斤的紅糖。”在滿班情況下,目前坡富種養合作社的蔗糖廠可生產四五千斤紅糖及姜糖。生產出來的蔗糖成品,則以坡富為名,售往周邊鄉鎮。

     

    觀未來 鄉字號要創金招牌

    發展產業種植,難題有兩點,一是要解決土地問題,二是要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為推動經濟種植產業發展,坡富村黨支部通過黨員干部帶頭簽字流轉土地,做好示范引領;以入戶動員、算好經濟賬、加強土地流轉政策宣傳等方式,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調動村民積極參與,全力推進土地流轉。

    “村委干部有很多能人,跟著他們干,大家都有信心。”村民張怡安說,他加入合作社后,每年不僅有土地租金,還可以在合作社就近工作,方便照顧家庭。此外,合作社還會開展技術指導和統一收購、銷售工作,讓他很放心。尤其是南藥種植基地的成功,激發了不少農戶發展產業的熱情,也為甘蔗種植產業的重啟掃除了不少障礙。

    甘蔗種植和蔗糖制造的回歸不僅讓舊產業重現生機,也解決不少村民的就業問題。坡富蔗糖廠目前招了20多名工人,都是村里的村民,最低工資每月一般都有3000元以上。未來蔗糖廠如擴大生產規模,廠里的工人同樣優先從村民中招聘。

     

    甘蔗林的一角已被砍收,但它的豐收季剛剛開始。張鵬飛 攝 南方拍客 張鵬飛、賴廣昭 供圖

    據介紹,坡富村甘蔗種植面積大約有300畝。為進一步推動產業落地,村委還利用種植基地輻射發動散戶,通過免費派發甘蔗種子,努力提高甘蔗的種植面積。“我們希望帶動村民一起發展蔗糖行業。今年我們已經免費給村民派發了大約40畝的甘蔗種子,他們種植的甘蔗未來可以由合作社統一收購。”林小卓預計,一畝甘蔗能為農戶增收兩三千元。

    “明年,我們要把甘蔗種植面積擴大到400畝。未來兩三年,甘蔗種植基地計劃發展到1000畝的規模,并引進資金繼續做好產品深加工。”張儒校希望繼續在甘蔗經濟上加碼,重塑并打響“坡富”鄉字號品牌。